这个暑假,你付费让孩子参加职业体验活动了吗?

2023-08-31 18:24:42 丰彩网 www.zgjy001.com
前几天,本人一个微信群里,一个已婚未育的小伙伴PO了这样一张照片:一个为期5天、价格298元的付费职业体验活动,问有孩子的话是否会报名参加,群里老母亲们的主流回答是这样的:“可能会让孩子去体验,不过他这个报名费太过分了;这个报名费妥妥的用免费童工还收钱;这是伸向家长的又一把镰刀啊。”而我的意思,6-12岁,正是上窜下跳作天作地的年纪,就冲人家帮你监护5天,背负着巨大的看管责任,这个价就值。说来巧的很,过去一个月,专家说的那几件假期最应该让孩子干的事:练字、看书、外出旅行、去乡下爷爷奶奶家,我们都完美落地了,独独社会实践这一项,实在不好安排,小伙伴的照片倒是为我打开了思路。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,我搜索出多款同种类型的活动,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规律,在此分享给大家。一首先,咱普通人家的孩子,活动主办单位不用太高大上,但是安全一定要有保障,看上文小伙伴分享的海报照片,橱窗后的货架上陈列着水杯、账本等商品,很明显是家经营文具、办公用品的。好巧不巧,本地一家书店客户群这两天也上新了一则“小小营业员”的招募公告:文具店、书店,一般都开在闹市区,从业人员大多彬彬有礼,并且经营的都是和孩子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,以它们为切口来开展职业教育,既拉低了孩子的认知门槛,又抬高了活动的文化品味,妙,实在是妙!不过,古人讲优雅淡世,上联是琴棋书画诗酒花,下联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,现代人也讲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,要孩子了解真正的世间百业,没有比集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为一体大型商超更合适的地方了:除此,要想让孩子早日看清世态炎凉,医院是个好去处,所以有不少眼科医院、牙科医院都在开展名为“小小医生”的假期职业体验活动:翻遍线上线下,好像数这三类经营主体最热衷搞这类职业体验活动,能给到的体验岗位,几乎都是小小营业员、小小销售员、小小医生这种孩子能理解得了的、业务型的岗位。只是,为什么偏偏是眼科、牙科这两个科室,并且主要是体制外医院愿意来招惹这帮小魔头呢?直到我仔细阅读了他们的活动海报:简单的说,就是因为学龄儿童去就医,看感冒发烧的时候越来越少,去矫正视力、拔除乳牙的时候越来越多呗,你品,你细品!同样的道理,咱以往带孩子去超市,就算只是简单路过,哪一次能空手走出去?至于一切与学习有关的用品,只要孩子开口要,多数家庭都是不计成本的投入。看透这一层,你会发现,这哪里是家长花钱让孩子去当童工?明明是爸妈付费让娃去帮商家冲击销量的嘛!就算你和孩子定力比较好,能啥都不要,那也是无意中替人站了台,帮人搞了宣传。二当然,现今社会,本就是依靠商业运转来维系的,大家互相利用,倘若活动真的既有益于商家经营,又能给予孩子真实的职业体验,也不失为一桩双赢的买卖。所以,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活动内容是否够硬核,我们不妨找家流程写的最详细的来探究:5个下午,去除第一天破冰,最后一天表彰总结,剩下中间3天,每天下午3小时,大约1/3的时间岗前培训,1/3的时间岗位见习,剩余1/3的时间玩儿,也就是说,真正用来职业体验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小时。6个小时能体验到什么呢?大概就是一本书从仓库到货架再到读者手中的过程吧。所谓的岗前培训,图书清点、堆码、电脑查询等等操作,只是让孩子知道这份工作的物理表现形式而已,我们最想让孩子体验到的,这家商业机构大体的经营环境,一份工作大体遵循怎样的业务逻辑,需要什么样的底层技能,通通没有体现,更不必奢望,时间短的可怜的岗位见习,可以让孩子获得多少自我认知上的成长。而不了解这些,孩子对一份职业的了解,真的就像段子里写的,十八线小城亲戚以为的你在北上广的工作内容:程序员就是修电脑的,运营就是开网店的,新媒体就是搞传销的。甚至,就单纯让孩子知道一份工作的物理表现形式,也被过多表演性质的、讨好式的体验环节冲击的面目全非,你比如真正的书店营业员,哪有那么多下午茶时光?假如因为一份开了滤镜的、过于美好的见习体验,孩子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,那这样的体验,有不如没有。三话说回来,这类活动倒也不是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,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,总比成天宅家里玩游戏、追剧要好;岗位见习再水,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技巧总是习得了一点的;商家利用咱搞宣传,咱也可以利用商家嘛,让孩子知道计算日常生活的成本,学习保护视力、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也是非常不错的。归根结底,要看咱对孩子教育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:教育到底是消费还是投资?当你打心眼里认为,不好好读书,将来找不到好工作,人生就没有前途时,你就把教育当成的是一种投资,同理,当你是奔着通过一两次职业体验活动,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,将来选专业找工作少走弯路,那你就把这种活动当成一种投资了。这年头,随着学历贬值愈演愈烈,教育对大多数城市家庭,已经演变成一种消费行为,不再具有投资功能了,这种职业体验活动呢,如上文分析,你要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涯教育投资,那它大概率会让你失望的。反之,如果你把其看作一种消费,不讲求回报,只看重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体验,那就非常主观了。几百块钱的支出,对跑车无数的江西周公子、月薪8万的中金交易员来说,连根头发丝都算不上,根本不值得考虑,而对现在就被迫在家欢度春节的怨种打工人来说,这钱最好还是用在刀刃上,给自己找工作比较合适。至于像你我这种,卷不动又躺不平的大多数,还是要看孩子是否真心喜欢,孩子是否能获得与练字、看书、旅行等常规假期活动迥然不同的生命体验,孩子的态度,就是咱的态度,大家说对不?